肝出个镇世地仙 第8章 勤学莫道为时晚

作者:嗅嗅阳光 分类:修真 更新时间:2025-03-22 12:11:50
最新网址:www.biiquge.com

张福家的医馆和药铺都在鹿城的一条偏街上,相距不远,百十来步的样子。

城中的主街旺铺大都是城里几家顶尖大户的,张福作为近年来从晋地迁来的一家商户,能在接近主街的偏街上盘下两家店铺,已经十分难能可贵,算是极有能力和运气的了。

张福已经派昨天的两个小丫鬟在店铺外等候,看到荀律过来,急忙报告张福,张福亲自出来接着荀律,带着荀律在他家的医馆和药铺转了一圈儿,做了一番介绍。

重点自然是医馆这头,今后医馆这边是荀律的上班打卡地。

张福的医馆和药铺都不小,药铺主收药材、炮制药材、按方抓药的掌柜、师傅3人,另有学徒和杂工数人。

医馆这边大郎中5人,能跟着师父给人瞧些病做些诊疗的半工半徒的小郎中5人,其他各级跑腿学徒十数人。

真的很大了,和荀律前世一家乡镇级医疗所的人数规模也差不多了。

人多的单位自然就是一片江湖。

张福家的药铺和医馆一眼落进荀律这种中年人心智者的眼里,人际关系也是错综复杂。

药铺不说,医馆这头的5个大郎中似乎各成山头,其下的小郎中和其他各级学徒自也随着大郎中隐约地各成体系。

推开那扇古色古香的雕花木门走进去,透过淡淡药香和书香嗅到的,不仅有悲天悯人的医疗氛围,也有各郎中自成一派的竞争氛围。

5位各自独占一诊疗室的大郎中看着个个医术高超,心怀慈悲,但眉眼之间自也藏着各自的城府和敝帚自珍的门派之见。

小郎中们也不遑多让,眼观鼻,鼻观心间,看起来各自都有自己的成见。

他们也都不小了,都是三十出头往四十数的人,在五十多岁的大郎中们面前毕恭毕敬,转头面对各级跑腿学徒时就显出了带教老师般的威严来。

四十多岁的东家张福对大郎中们很尊重,对小郎中们也很谦和,荀律跟着他被介绍了一圈儿,感受了一遍医馆里神色各异目光的洗礼。

他进入这医馆,就成为了这医馆中最特殊的存在。

论身份他和大郎中们平起平坐,拥有相同的底薪,拥有自己的独立诊疗室。

论医术他应该比那些小郎中们都多有不如。

论年龄他和较大一点儿的跑腿学徒们年龄相仿,有些跑腿学徒比他年龄还大。

如此一个特殊的荀律,自然马上成为了大家议论的焦点。

最多的议论自然是对于荀律在乔家大院里地位的猜测。

普遍的观点是他在乔家大院里必是受冷落的角色,不然乔家有那么多店铺、田庄,随便在哪里不能给他安排个掌柜的位置,用得着来别人家的医馆来充当这么一个不尴不尬的角色吗?

对这些议论荀律听不到,不过猜也能猜到几分,只是不去理会,也无法去理会。

他对自己不远将来的职业前景有个不算很清晰的低调计划,从租客那里收回他老爹留给他的医馆,子承父业。

至于这不远的将来有多远?

取决于他学医和闯开一条医路的速度。

而这又和他能否尽早踏入修炼之门有关。

等能以主观意志主导着气行经脉,甚至产生内神识观察自己体内的气血运动,自能大大加快学医速度。

且以一个修炼者开医馆,威望方面也能很快打开。

另外,他前世的西医特别是手术方面的知识,自也可以给他这一生的行医生涯增光添彩。

至于眼下他的学医速度,荀律自信也不会慢。

这信心一是来自他过去的医学知识底蕴,二是来自小爱。

小爱可以帮助他快速学习四诊,也可以在他面对患者复杂症状时,帮助他梳理诸多症状之间的逻辑关系,帮助他辨证施治。

比如脉诊,很多时候都是“心中了了,指下难明。”

为何难明?

最大的困难在于指头下很难分辨清各脉象之间的细微差别。

这就需要很精准的测量和记忆了,而小爱在这方面无疑要远超普通人类。

但话说回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他荀律没有什么中医实践,在四诊方面就没有经验数值,小爱没有相关数据库和参考坐标也是无能为力。

所以,接下来他学医的主攻方向,无疑是要尽可能多地搞到尽可能精准的相关数值。

比如什么样的脸象算发黑,什么样的舌苔算白腻,什么样的脉象算沉细……,等等,需要一大堆的相关数值给小爱建立数据库和参考坐标。

而这中间,患者年龄、身体状况等情况不同,数值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庞大的数据库了。

而这些数据从哪里来?

无疑就要和有经验的大郎中们一点儿一点儿地学了。

这年头要学点儿东西,钱包和脸皮都得厚。

荀律钱包不厚,脸皮就得倍厚儿,还得会来事儿,把每一个铜板都花在刀刃上。

为此,来到医馆后他先按兵不动,观察观察再说。

观察什么?

观察5个大郎中哪个患者更多,患者对哪个大郎中医术评价最高。

观察哪个大郎中最擅长看什么病。

观察5个大郎中各是什么性情,思考怎么拍马屁不至于拍到马蹄子上。

观察几天,他发现这5个大郎中哪个医术都不差,各有一批老顾客,且每天排队候医的患者都不少。

其中一个名叫张仲章的老郎中患者最多,且他也有明显的空门可入,他老来娶妾得子,最是心疼那个五岁的小儿子,这小儿子也经常跑来医馆看他。

于是荀律就从张仲章这幼子下手,今天给买串糖葫芦,明天给买个小风车,不费而惠,不几天下来就和这幼子打得火热,从而也就赢得了张仲章的欢心,得以在他的诊疗室里客串个“友情助手”。

患者候医的时间里,他先给四诊,然后对照张仲章的医案建立四诊初始数据库。

所谓“初始”数据库,后面还要查漏补缺地进行更新,否则他学到头也只能达到张仲章这些师父们的水平。

而荀律是有着青出于蓝胜于蓝的野心的。

尽管他这世十八岁才开始正式学医,貌似为时已晚,但荀律有这个信心。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