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300年之屠尽倭寇 第11章 祸事一件连着一件

作者:紫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04 10:34:32
最新网址:www.diquge.com

海匪也有经验,他们看着圩门不行,就打起了圩墙的主意。

圩墙本来就不高,甚至还有上半截倒塌的几个地方,仅仅是圩沟,还是好过。

没一会,上百名倭寇抬着梯子就过来了,往沟上一搭,人顺着梯子就过来了。

要不说,倭寇这么横也是有原因的,很多时候,面对官兵,他们完全不怕就是这点。

刘福明可不管他们怎么出招,反正就是一点,不管哪里都是竹枪乱刺。

二公子带着的100人也发挥了大作用,哪里着急就往哪里增援。

倭寇还是人少了,要是能再来200.庄子都不一定能守得住。

虽说有好几次,倭寇进了庄子,但是面对十几杆竹枪的乱扎,根本不能立足,都被扎死了。

从半夜一直打到了凌晨,庄子安然无恙,特别是几个大门都堵得死死的。

天亮的时候,刘福明又担心起来,说起来黑夜本来应该是倭寇的优势。

但是现在反过来了,白天才是他们的优势,竹枪乱扎在白天起的作用很有限。

倭寇都是战刀,非常锋利,竹子根本挡不住几刀,就被削断了。

一旦青壮手里没有了制胜的武器,凭借他们根本挡不住倭寇。

这一点,二公子也看出来了,两人想到了一块。

正好倭寇全部撤下去集合了,给两人留下了商讨的时间。

“不能守了,跟乡亲们说,雨停了,天亮了,可以从季河逃走。”

刘福明很快找到了地方,季家庄南边就是季河,只要到了季河里,海匪一下子追不上。

至于财物,只要不是金银财宝,都无所谓。

“我们可以在那边设置一个防护圈,利用那些房屋还有家具摆成一个半圈,让乡邻们好走。”

二公子马上也想了一个办法出来,这样才能让倭寇无机可乘。

撤下来还是很快,大部分家里都有桌椅板凳,很快,几个路口全部被堵上了。

从空中看下来,形成了一个半封闭的防护圈,而上百人拿着竹枪就在桌椅板凳的后面。

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只要看到倭寇,就是直接乱扎,不让他们移开障碍。

通海县衙里,知县周曲已经急的浑身冒汗,天气这么凉爽,确实难为到了。

要说谁能晚上把城门叫开,也只有海匪这种大事了。

海匪登陆就是大事,还在中秋节,你说要命不。

通海百户手底下也就几百人,其中大部分是民团,为了抵挡海匪特地征招的。

守城还能勉强应付,指望他们出城剿杀海匪,那是开玩笑,会全部跑光。

他也只能一边下令这几百人连夜上城,做好防备,赶紧派人往扬州府报信求援。

他明明知道这样一来肯定是赶不上趟了,但是现在也只有这一个办法了。

现在唯一的希望是海匪最好只在沿江抢劫一下,然后离开,通海损失小一点。

他哪里知道,扬州今天早上已经乱成一锅粥了。

临近端午节,很多人家已经开始提前准备各种物品了,甚至还有一些是祭祖用的。

官府这时稍微清闲了一点,官粮还没到收的时候,田里也没有要去管的。

天气已经开始热了,除去一些店铺,大部分百姓也就早晚出门。

扬州知府许节这天正在后堂休息,看了会书,突然兴致来了,提笔开始写起了书法,正准备最后收笔,眼看着一幅满意的作品就出来了。

在扬州的三年,算中规中矩,没有特别出色的作为,当然也没有什么出格的行为。

对应天巡抚衙门的一些政令通告都是照章办事,对百姓也是该抓抓该放放。

所以一直以来,前任巡抚就给他评价,不算能吏,但也不是庸官,几年考评都是中中。

许知府对这些看得倒也不重,作为大家族成员,他是没有进京打算的,南京六部倒是可以试试。

扬州经济、民生都很好,官容易做一些,不用考虑什么救灾,山匪啥的,还有就在老家,府县里有很多小吏都是自己人。

作为知府,没有人下绊,谋害更是不太容易,要是更上一步,按照自己这个能力,可能早就成了别人的靶子,不如就这样再做几年退了修养。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人慌慌张张的跑进来,门都没敲。

“大老爷,不好了,大老爷啊,都死了,快去看看吧!”

这人跑进来语无伦次不说,竟然一头栽倒,好死不死的拉着许知府的长衫,差点把许知府拉倒在地。

许知府被惊得脸色涨红,眼睛瞪得圆圆的,手还抖个不停,跟他往常的样子完全不同。

“你个死货,咋咋呼呼什么。”

直接走过去,连着踹了两脚。

“我活得好好的,你咒我死,你怎么不去死。”

许知府不是怕,是气的,这么多年来,不管遇到什么大事,他都是处变不惊的样子,还真没像今天这样。

卢家满门一百零八人,被灭门,全家惨死家中!!

许知府真有点傻了,哦,不是简单的傻,是比木头还要呆,他都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完了,这下完了,这么多年白白耗费了,早知道去年就应该同意调去南京六部。

许知府作为大家族子弟,还是经历过一些事情的。

进士出身,多年在官府中行事,死人这种事见的太多。

就是死的太难看也不觉得有啥,什么分尸,煮食的倒也多少听过,不过今天这事太大了,他真是镇定不下来,看来知府是当到头了。

不说扬州,就是整个大明朝,除去因为战乱而死的,和平年代因为山匪、路霸、海匪什么的被杀害的很多,有死几人,几十人,也有死全家的,但是像这样在府城内被全家灭门,绝对是大明第一次。

许知府手忙脚乱,苍苍惶惶赶到现场,才发现事情远不止此。

不但卢家满门一百零八人,就连卢家附近的五户二十七人也被残忍灭门,整整一百三十五人被杀,别说他这个知府,就是应天巡抚都要受到牵连。

现场不用仔细查看就明白了,都是没有任何遮掩的屠杀,是的,一面倒的屠杀。

很多人是在睡梦中被杀的,只有少数几个家丁可能察觉到什么,前后均有致命刀口,应该是准备反抗时被后面人杀死。

这中间,妇孺多人,均死于后院,看刀口应该是另一批人所为,孩子十九人也都是一刀毙命,可想而知匪徒是有多么的丧心病狂。

通判更是完全傻了,他还不如许知府,听到回禀后,先是惊到失语,来到现场又呕吐不止,到现在双手一直抖个不停。

幸好府里捕头张山是从边军下来的,算是见识过血池尸海,一边吩咐仵作验尸,让衙役收拾现场,一边在边上给两位大人壮胆。

他看着两位大人六神无主的模样,只能小心翼翼的在边上提出了建议。

“大人,我现在马上把案件整理好,再查找一下是否有幸存者,到周边邻居那里了解一下昨晚是否听到、看到什么人,两位大人还要什么吩咐。”

两人这才稍微缓过神来,连声吩咐张山快速查访案件。

现在查案要快速不说,还要抓紧时间上报应天巡抚衙门,那些杀人凶手应该走不太远,必须临近府县一起拦查才可能截住他们。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