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休息了两天陪了陪儿子后,徐良也恢复了之前的工作节奏。
早上工作,下午休息,一半是画画或者看书,晚上陪老婆儿女,再处理一些工作邮件。
第一站就去了鸿蒙。
几年过去,未来科学城越来越繁华了。
大量的初创公司和投资公司的入住,已经让这里成了京城第二个‘中关村’。
西装革履跟格子衫运动裤,成了未来科学城最常见的穿着。
站在董事长办公室的落地窗前俯瞰着脚下熙熙攘攘的人流,徐良笑道。
“没想到未来科学城才一年时间就发展起来了。”
“鸿蒙往这边一搬迁,带动大量科技公司一起搬过来,再加上汉华的孵化器又搬了过来,带动了大量的初创公司,其它投行闻着味也过来了。
聚集效应一打开,公司和人就越来越多了。”谢文道。
徐良颔首后,招呼他坐下来。
“盘古那边提交的并购文件你知道吗?”
“老杨已经跟我说过了。”
“你怎么看?”
“我觉得很有必要。盘古这两年的主要精力放在构建云计算和大数据系统上,在企业开拓方面还是太慢了。
华夏数码不一样,作为全国最大的软件公司,积累了大量B端用户。
如果能收购的话,可以迅速弥补我们的缺陷,打开市场,提高营收。
更重要的是,华夏数码在B端软件开发和应用方面有大量的经验,这些都能弥补盘古公司B端开发的不足。”
徐良略作思索,刚要开口,被敲门声打断了。
李金玲推门走了进来。
“徐总,杨总到了。”
“快让他进来。”
李金玲侧身让开通路,盘古公司CEO杨廷坤快步走了进来。
“徐总,谢总。”
“老杨,快过来坐。”
徐良招呼道。
待他坐下后,徐良又端起茶壶给他倒了一杯。
“谢谢。”
“老杨啊,我跟老谢正在研究你想收购华夏数码的事。正好你来了,跟我们说说你的想法吧。”
“好的,徐总。”
杨廷坤连忙放下茶杯。
组织了一下语言后。
“2000年,良心公司一分为二,卖组装电脑的部门继续叫良心公司。
拆分出来的华夏数码致力于IT服务领域,开启二次创业,次年在香江联交所主板上市。
发展到今天,华夏数码业务已经涉及IT规划咨询、IT基础设施系统集成、解决方案设计与实施、应用软件设计及开发、IT系统运维外包等多个板块。
特别是制造业ERP领域,华夏数码去年以24.5%的用户占有率超越用友和金蝶,排名市场第一,服务企业超过2000家。
此外,由于背靠雄厚的股东关系,政府、金融、电信、公共事业等许多行业的IT服务也是由华夏数码在提供。
华夏数码的英文名叫DigitalChina,翻译过来就是“数字化中国”,企业使命也是数字化中国,以释放信息技术的力量,推动中国社会信息文明的进程。”
徐良撇了撇嘴。
还数字化中国,口号喊的倒是挺响亮。
就是没看到拿出什么属于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产品,拿着老外的产品往全中国一铺设,这就叫数字化中国了。
倒不是他一昧的苛责华夏数码,而是对方的发展思想与良心公司一脉相承,秉承造不如买的精神,永远只能处于产业链低端。
时代在进步,产业在升级,华夏数码再这样搞下去,基本就废了。
前世坐拥近千亿营收,净利润却薄的跟纸似的,一年只有五六个亿,这折射出的只有一个问题——技术不行。
“……华夏数码在今年喊出了一个很大的口号,向IT服务全面转型,要做中国的IBM。”
谢文轻笑,“良心公司说要做中国的IBM,一般泛指的PC业务;
而华夏数码也说要做中国的IBM,一般泛指的IT服务。”
“这对母子公司也是人才啊,各种蹭IBM的品牌。
IBM当年之所以卖掉个人PC业务,一是为了甩掉包袱,二是为了专注于高端服务器、管理软件、系统解决方案等业务,维护其品牌高端形象。
良心公司买了一个人家觉得没技术含量、没前景的业务,恨不得满世界嚷嚷,跟捡了多大便宜似的。”徐良不屑道。
“良心公司想达到IBM曾经在个人PC领域创造的市场份额还有希望,可华夏数码想在IT服务领域达到IBM的体量,难度是地狱级的。”杨廷坤笑道。
“梦想还是要有的嘛,万一实现了呢?”
徐良笑呵呵说道,他记得华夏数码还真的跟IBM学过不少东西。
IBM是全球最早提出“智慧地球”概念的公司。
智慧地球什么意思呢?
一个由无数系统构成的全球性系统——包含60亿人、成千上万个应用、1万亿个设备及其之间每天产生的100万亿次交互。
本质上就是万物互联。
后来IBM发现这事难度有点大,于是就跟奥观海政府一起在爱荷华州迪比克市投资建设了美国的第一座智慧城市,打算一点点完成这项大事业。
华夏数码一看,好家伙,挺高大上的,这事有搞头,于是紧随IBM之后在中国也提出了类似口号:搞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无数前沿技术凝聚的科技结晶,一家外包 IT代理分销公司能搞好?
徐良对此深表怀疑。
智慧城市这业务方向是很不错的,只是没点过硬技术还是别揽这活了。
“徐总,上次内部会意的时候,我听到您讲‘智慧城市’,深受启发。
盘古公司的云计算和大数据系统需要大量的应用场景。
企业只是其中之一。
智慧城市也是一个大方向,
通过智慧城市,还能拓展出智慧交通、智慧警务、数字政府的业务场景。
前景是非常大的。
华夏数码虽然公司本身技术不怎么样,但这么些年一直在做外包业务、代理业务,还是积攒了很多政企和行业客户资源。
这方面一直是我们的一块短板。
而且,华夏数码技术再差劲,也差不多是国内最好的几家软件系统厂商之一了,收购过来,把部分高级工程师吸收进来,可以加强一下盘古公司的研发实力。”
徐良微微颔首。
如果真相杨廷坤说的,吸收华夏数码后,盘古公司能成为国内一流的软件、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那倒是好了。
举个例子。
从十年前开始,华为先后花了40亿元,分两次聘请IBM为公司进行了管理咨询。
第一次的咨询内容是IPD(集成产品开发)、ISC(集成供应链)、IT系统重整、财务四统一等八个管理变革。
第二次的咨询内容是企业最高决策与权力机构、财务监管等等。
任老板说这40个亿花的很值,解决了华为诊断出的10个企业问题中的9个。
前几天参观华为的时候,徐良也跟他们高管聊过,华为规模太大了,足足有8.4万名员工,别说做业务了,光如何管理好各部门、如何优化组织机构就是个大问题。
不只是华为,就算是徐氏旗下的企业。
汉华、泰华、昆仑等都向IBM咨询过。
“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智慧城市、工业机器人、企业内部系统集成……
听你讲了这么多高端技术和应用,我只有一个问题,华夏数码那点技术根基够资格吗?”徐良道。
“肯定是不够的,我的初步打算是把华夏数码部分研发工程师吸收掉,组建一个软件事业群,先打下一个基础,同时再大力对外引进人才,壮大研发实力。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发展也需要一步步来。
剥离研发部门后,华夏数码还在卖服务器和运维服务。
我打算把合格的运维工程师培训学习一下,看看能不能干云计算运维的工作。
我们要搞云计算,光有顶尖研发人员还不行,基础性的工作也需要人去干。
完成这些剥离步骤后,剩下的IT分销业务、外包业务可以继续保留品牌和上市公司地位,把行业客户资源、政企资源维持住,将来再转型帮我们卖云计算服务、人工智能服务、系统集成服务、智慧城市等高端科技产品。”
徐良听着,脸上露出嘉许的微笑。
他很喜欢这种有目标,也有具体规划,最重要的是有足够野心的人才!
而且如果他没记错的话。
华夏数码喊了十几年向IT服务全面转型的口号。
结果到头来还是在帮微软云、阿狸云、AWS、企鹅云等多家国内外云服务商卖产品,美其名曰:多云服务管理平台,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选择。
听起来高端大气上档次,然而实质性还是在干IT分销的活,只是分销的货物高端了一点而已。
简直是浪费。
“华夏数码股权结构你知道吗?”
听大老板口头松动,杨廷坤连忙道。
“我已经打听清楚了。
良心公司目前持有华夏数码47.43%股权。
最近他们打算将其中29.6%股份出售给赛富投资、弘毅投资和IDG三家基金。
华夏数码的另一股东GA泛大西洋投资集团,也打算将13.34%股权出售给华夏数码总裁郭伟和赛富投资基金。
此次交易中,赛富等三家基金与郭为的出价是每股作价3.5港元,较公司停牌前每股3.6港元的价格折让2.78%,一共涉资13.18亿港元。
由于良心公司的大股东是华夏科学院,所以这笔交易需要通过国资委审核。
我已经私下询问过相关领导和泛大西洋投资集团的华夏区总裁了,两家公司都很欢迎鸿蒙参与此次交易。”
徐良点头道:“十三亿港币拿下42.94%股权,价格倒是不高,反而有点低估华夏数码的真实价值了。”
杨廷坤:“低估没低估我不清楚,但华夏数码的营收和净利润走势最近几个季度有所放缓。”
徐良在金融圈里打滚了八年,一下子就听出了弦外之音,这是要什么意思?
不用想,估计等收购完成后,被压住的营收、利润增长就会彻底爆发出来了吧。
这也是MBO国企的惯用操作了,不整稳点,MBO刚一完成,股价就直线跳水,那职业经理人不成接盘侠了,还怎么偿还银行贷款。
“听说华夏数码的总经理郭伟,这次筹措了好几个亿的收购资金,先由IDG、弘毅投资、赛富投资这三个老朋友垫资。
等股份到手后,拉升一波股价,这样再抵押出去就能还上三家的过桥贷款了。
嘿嘿,徐总,谢总,这些家伙赚钱轻松啊,完全是无本买卖!”
徐良懒得过多评价,这年头的吃相已经算是好看的了,因为还有上市公司管理规则、股价这些东西限制着。
早些年很多被MBO的企业都是未上市公司,资产评估全靠拍脑袋,内有很多不可言之事。
“一旦我们公开去收购华夏数码,良心公司的管理层大概率不会同意吧?”徐良道。
“不是大概率,是一定不会!”
杨廷坤冷笑道,“你这时候出手,相当于破坏了人家的好事,用不共戴天来形容都不为过。”
谢文笑呵呵道:“能不能绕过他们,直接跟最上面的人物谈?”
“泛大西洋投资集团是外资,认钱不认人,没那么多破事,只要钱给的多,应该问题不大。
真正难的是良心公司,他们持有四十多个点的股权,是第一大股东,而且郭伟是刘串志的徒弟,师徒俩都是穿一条裤子的。
如果华夏数码、良心公司两家企业的管理层都强烈反对我们收购,那华科院肯定还是会有所顾忌的。”杨廷坤道。
谢文又问:“有没有可能通过其他方向来说服华科院同意交易,比如扔个智慧城市项目出来?”
国内现在扶持高科技。
智慧城市,一听就很高大上。
但不是假大空,盘古公司的云计算和大数据系统,为‘智慧城市’的出现提供了基础。
杨廷坤道:“可以试试,但不一定顶用。
虽然这是利国利民的科技大项目,但一码归一码,而且‘智慧城市’还没真正得到市场验证不是?”
谢文点了点头,眉头微皱。
旁边徐良的思绪也散发开来。
比起‘智慧地球’,‘云计算’现在看得见摸得着,而且也是世界顶尖的科技概念。
做云计算,两类企业最有优势。
一类是亚马逊、阿狸等电商平台,业务倒逼技术升级,是最迫切搞出云计算服务器来承载上亿级订单处理的企业,同时平台上又有大量的中小企业资源。
另外一类企业代表是微软,有软件生态圈以及Office办公软件积攒下来的企业、政府资源,商业拓展相对要容易不少。
这也是微软云后来居上的重要原因。
鸿蒙没有企业资源,昆仑工业也没有ToB业务。
所以真正在国内做出有竞争力的云计算服务,只能去收购企业级软件、系统服务商了。
国内在软件领域这一块还比较落后,真正有竞争力的没几家。
华夏数码也并不是他们唯一的收购选项,金蝶、用友、浪潮都是发展不错的B端软件、系统服务商。
只不过华夏数码最先出现合适的收购机会,而且价格也比较便宜,分拆剩下的业务也能以PE投资的操作手法赚一笔钱。
至于给刘串志以及几个风投机构上点眼药,那只是顺带的。
当然,站在对方的角度,肯定会觉得在刻意针对他们,会千方百计的阻挠鸿蒙的收购。
“徐总,您看能不能这样?
以汉华的名义去收购华夏数码,阻力和代价会不会相对小一些?”
杨廷坤道。
汉华作为全球金融巨头,在华夏也是顶尖私募。
各方面的关系肯定比鸿蒙强得多。
徐良还没开口,谢文已经摇头道:“汉华是一家投行,在华科院眼里,无疑是产业资本更有吸引力。
落在汉华手里,他们多半还担心汉华把华夏数码拆了卖了,导致国内少掉一家有潜力的IT服务企业。”
徐良轻轻点头,谢文的话不无道理。
作为世界级的科技企业,鸿蒙的面子无疑更大,委托其他机构出面收购是行不通的,事后还可能令华科院有种被耍了的不好感觉。
“不说了,直接向华科院和泛大西洋投资集团报价,咱们堂堂正正的参与这起收购案,能成就成,不能成也要把事情搅黄,大家都别好过。”
徐良一锤定音。
杨廷坤暼了大老板一眼,后者表情严肃,不像是开玩笑的。
不过想想也是,己方与良心系结怨很深。
早年鸿蒙跟段勇基争夺新浪,同为泰山会成员,刘串志当然帮着老朋友说话,还出了不少主意,双方就此交恶。
紧接着刘艳红加入泰山会。
为了帮助百毒对付还在幼生期的必应。
刘串志再次动用自己的人脉针对性的打压鸿蒙发展。
双方关系彻底恶化。
但真正让双方老死不相往来的还是良心电脑跟昆仑电脑的竞争。
本来就不好的关系掺杂了利益,瞬间变成了敌人。
这也是鸿蒙‘手机开放联盟’把良心手机拒绝在外的原因。
到了现在,双方之间已经不可能和解。
必须要倒下一个,这事才能完全结束。
……
等徐良从鸿蒙总部走出来的时候已经快到中午。
匆匆坐车赶到四喜楼。
田字一号院里已经有一位贵客在等他了。
推门进去。
穿着黑色西装,蓝色衬衣,带着黑框眼镜,气质儒雅的老者听到开门声下意识站了起来。
“李老,久闻大名,今天总算是见到了。”
徐良抢先伸出右手。
看他言语间恭敬又客气,李光楠心里也松了口气。
握住对方伸过来的手。
“徐先生太客气了,你的名声才是真的如雷贯耳。”
“哈哈,客气。咱们坐下说吧?”
“好。”
两人落座后。
徐良招呼一下,早就等着的侍应生开始上菜。
“李先生是江浙人,我就让他们准备了一些江浙菜。”
“徐先生有心了。”
两人觥筹交错,吃完了饭,来到旁边的休息区后,才真正进入主题。
“李先生是我一直非常敬佩的学者,当年良心公司技工贸和贸工技之争更凸显了先生品格之珍贵,目光之长远。
只可惜有些人鼠目寸光,满腹贪婪,全无半点头脑,白白浪费了您打下来的好基础。”
李光楠摆了摆手,“往事已矣,别被人喊做骗子,我就心满意足了。”
“真金不怕火炼。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家总会明白谁才是真正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高帽戴在头上,李光楠也明白对方有所求,所以便笑道。
“徐先生请我吃饭,恐怕不仅仅是说这些吧?”
“确实不只是这些。这些年我在外闯荡也赚了不少钱,咱们华夏人都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也打算为家乡做一些贡献。
投资只能解一时之困,教育才是授人以渔。
所以我打算在我的家乡益都,成立一所私立大学,现在这所大学的资质已经申请下来。
老师也在招募。
但还缺了一个负责人,有远见,懂管理的校长。
我们综合考虑了很多人,最后还是想请您出山,担任‘青州大学’的校长。”
李光楠有些惊讶,他想到了徐良邀请自己的所有原因,但没想到居然是这个?
“我已经决定三年内拿出100亿华夏币来建设‘青州大学’,等学校成规模后,再投入500亿华夏币成立‘青州大学基金会’。
这些钱,包括从资本市场赚到的钱,全部拿来作为‘青州大学’的办学资金。”
李光楠咋舌不已。
震惊于对方的大手笔。
前前后后投入的钱有600亿华夏币,接近100亿美元。
以对方蜚声全球的金融投资能力,如果真由他操盘的话,这笔钱的规模肯定还会不断增长。
而且,就算赚不到高额回报,每年只是定期,也能赚到30亿华夏币。
相比之下,今年从国家拿经费最多的五道口学院,也不过才35.91亿华夏币。
第二的京大只有24.08亿。
985类高校普遍都在10亿华夏币左右。
徐良这手笔实在是太慷慨了。